资讯>厂商资讯>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> 正文

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

2025/9/21 18:21:02

近日,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公布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进展:中国一汽携手江苏悦达汽车集团、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(简称“农银资产”)、中国电信及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“地平线”),共同完成85.5亿元战略注资。其中,外部资本注资达33.1亿元,中国一汽同步追加52.4亿元,形成“产业协同+资本助力+科技赋能”的多元化投资格局。这一动作不仅被视为央企混改的新标杆,更因其发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进入“下半场”的关键期,引发行业对融资格局重塑的深度思考——其资金规模远超多数挣扎中的新势力车企,折射出资本流向正从“概念炒作”转向“价值验证”。


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


新能源融资市场分化加剧:传统车企转型品牌成资本“避风港”
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融资市场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分化态势:新势力车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窄,部分企业陷入生存危机;而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凭借“国资背书+产业链协同”优势,频获大额融资,成为资本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


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


以美国市场为例,曾被视为“明日之星”的Canoo、尼古拉等新势力,因融资环境恶化、盈利模式不清晰,相继申请破产保护,印证了全球新势力普遍面临“上市即巅峰”的困境。国内市场同样严峻:2022年起,新势力阵营“洗牌”加速,高合、极越、合众等企业因融资受阻退出市场。其中,极越汽车曾依托百度Apollo智能驾驶技术与吉利SEA架构,却因软硬件协同不畅、财务管控混乱,在百度撤资30亿元后暴露70亿元资金缺口,最终于2024年12月突然解散;哪吒汽车2025年开年陷入裁员、降薪漩涡,南宁工厂仅靠地方国资“输血”维持生产。


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


从融资数据看,新势力的“造血能力”持续弱化。以蔚来为例,2025年3月其通过港股闪电配售募资40.3亿港元,但发行折扣高达9.5%,创下年内大额增发最高折扣纪录,背后是市场对其持续亏损的担忧。反观2021年融资热潮期,威马汽车曾以100亿元单笔融资创下行业纪录,如今却因资不抵债陷入破产重组,前后对比悬殊。


车市资本寒冬,一汽奔腾为何独获85.5亿“巨资”输血?


深究根源,新势力普遍依赖“烧钱换市场”的粗放模式,却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。美国新势力Proterra主攻高端电动大巴市场,产品售价80万至100万美元,因市场需求不足、盈利路径模糊,最终成为融资失败的典型;国内极越汽车的退场,则印证了“依赖外部技术却无法整合”的短板——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,终究难以获得资本长期信任。

1/1

继续阅读
首页 找车 4S店 综合 团购 降价
违章查询  网站导航
触屏版   |   电脑版

©2025汽车在线讯息网http://lee.qiche-online.cn All Rights Reserved